简介

人在聊斋氪命长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点《宇宙探索编辑部》观后感(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宇宙探索编辑部》这部电影绝对是近年来给我带来巨大惊喜的一部电影,同表哥在影院看完以后,我们两个人都陷入了猪脑过载的情况,以至于没法组织文字来写影评,但我还是在搓完麻将以后开始了撰写影评。

虽然说是科幻片,但它不是一部像《三体》那种关乎宇宙文明之间博弈的科幻巨著,也不是如《流浪地球》那般的家国情怀,亦或者《新·奥特曼》空想特摄那样的突出了“空想”二字的科幻,更不是《星球大战》那般的宏伟星海与宇宙文明,亦不是《信条》那样的烧脑。

这是一部“乡土中拼凑出宇宙浪漫”的“科幻”片,因为剧中没有过多的特效渲染剧情,更多是辗转在路途中,深入乡间小村,而后深入森林大山。

所以与其说它是纯正的科幻倒不如说是一部【荒诞喜剧公路片】为皮,可内里的骨子却还是【科幻】的“科幻”电影。

依我之见【科幻】一词,代表着的是对于科学的遐思与畅想以及幻想,再以人为本,同人类社会联系后做出思辨得出结论。(题外话:《2001太空漫游》即是这般哲学气息浓厚的鸿篇巨制,以至于在电影中尚未进化成原始人的猿人接触到黑石时所用的歌剧名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回归正题,《宇宙探索编辑部》全片都带着一股子一本正经的癫佬味儿,上次看到这种一本正经的癫还是《回魂夜》,甚至于影片前中期乃至于中期后期都具有浓厚的《走近科学》的既视感,所以才说【荒诞喜剧】。

影片开端所展示的便是1990年时期唐志军的意气风发,接着穿插的便是三十年后也即是2020年的落魄潦倒与不修边幅,两个时期之间人生状态的巨大落差在主演杨浩宇的身上体现的真实而又辛酸,台词着墨不多,却能直观体现小人物的酸甜苦辣。

在别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唐志军所使用的还是老式手机,家中的电视也是从前那种体型臃肿的“大屁股”电视机,插着两根天线,打开以后满是缭乱的雪花点做着不规则的无意识运动。

在一番不明觉厉的台词之后紧接着的便是结论【电视机里的雪花点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

【操!这台词可太浪漫了!】这是我当时内心的感受与想法。

可是再看看唐志军,便会觉得他看起来像是还沉浸在“往日余晖”之中那般,因为他看起来与现代格格不入。

影片中有些构图很有意思,唐志军会骑着小电瓶去编辑部上班,路过高楼大厦,但编辑部所在的地点却又是一个颇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气息的弄堂。

哪怕影片不深入,也能看出来剧本创作人员以及各位主创都是带着点冷幽默在身上的,这部电影和那些无脑堆叠的枯燥台词和夸张表演带来的喜剧感不同,它是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现各种无处不在的喜感。

影片的最开端便让我差点绷不住笑了。(其实已经绷不住笑了,后面还有更多绷不住的时刻。)

冷幽默的喜感无处不在,甚至近似黑色幽默,可当冷幽默与黑色幽默渐渐淡化时,就能看到唐志军内心深处的悲恸。

通过公路片式的辗转,那种一本正经的癫开始转换为一种迷思,那就是这部电影的结局到底会不会超出意料之外,又或者情理之中?索性结局并未让人失望,

如果说最初笃定和坚信地外文明能够带领人类走向进化是唐志军年轻时的信仰,那么在影片后期,唐志军的信仰或许已经转变为了想要地外文明来解答一个困惑他一生的,带着悲剧色彩的问题。

可他的信仰却没有崩塌,又或者说,他将重心转移到了想要得到答案的阶段。

细细回想,我想这部电影从一开始所设置的意象所揭露的便是唐志军的内心。

影片第一章便出现了西游师徒四人组的意象,在精神病院搞得像夜店蹦迪,第二章则看到了猴哥打扮的人抽着烟蹲在石墩子上寂寥的抽烟,当时我断言后面还会有《西游记》的意象。

《Journey To The West》便是这部电影的英译,英译中就是直观的《西游记》(如果表哥不说我还真没注意到。)

但是辗转进入乡土以后,《西游记》的直观意象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直到影片最后才能发现,其实这个意象贯穿始终。

西行之路,以我所见,是三藏法师向内探求自身,又向外探索“道理”的一段旅程。

唐志军也是如此,既向内探求,又向外探索。

公路片的荒诞喜剧在影片前中后期均有所体现,真正的科幻内里却要在影片接近尾声,只不过关于影片,可以解析的还有很多,特别是我也已经猪脑过载了。但为了避免剧透,我还是不多说了,还是要留待感兴趣的观者去自行思辨,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也是相同。

只是思辨难免见仁见智,因为故事可以应承《西游记》也可以应承玄奘法师西行记,

能够对得上电波的会觉得这是神作,可若是对不上可能就只会觉得这是一部抽象烂作,至少对于我而言,这是一部惊喜之神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在聊斋氪命长生请大家收藏:(m.shaobingxs.com)人在聊斋氪命长生哨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