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生三国之关平新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2章 新三国(非高希希版本)(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攻陷吴县几日后,关平唯一在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或会见或拜访各大族族长。

尽管关平对这些影响集权的土豪很是反感,但为了在扬州站稳脚跟,没法,对待这些大族,只能一个法子——厚加笼络。

待不过几日,来自北面的威胁又来临了。

曹操,这个关平当初请来牵制孙权北面兵力的盟友,在完成他们光荣的使命后,好像没有丝毫功成身退的意思,由曹真、曹休率领,对扬州虎视眈眈。

现在的曹操集团,到现在还陷在赤壁之战的泥潭中没有扯出来。

首先,曹仁被围江陵,无论是出于江陵城的战略地位,还是对于曹仁的感情,都使得曹操不可能放弃这里;而与之相应的,襄阳必须要有乐进手,樊城要有夏侯渊守,夏侯惇则要调运粮草,都不能抽身。

而对于东面,这个可能使整个战局发生彻底转变的地点,曹操也是硬着胆子,让还未完全成熟的曹真、曹休统领。

而在吴县,关军中关于是北进还是东救的问题产生了争执。

尹渊坚定的认为,应该先将北面的曹军击退、稳固刚刚占据的扬州之后,方才挥兵东救江夏城;而或许,那时候,江夏之围早已解开,就现在的情况来将,丁奉、麴义部都靠近了江夏城,甚至于连张颌部,都已突破了重重阻力,到达了江夏界面;显然,这个周瑜并不想形成的围点打援局面已经进行了一月半,而如今,吴县大败的消息一传到江夏前线,对江东军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

这就好比原本历史上,吕蒙白衣渡江后,占据了关羽军的大本营——江陵。

而在北面打的意气风发的关羽部,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士气一落千丈,大量士兵沿路逃跑,整的刚刚还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差点迁都的关二爷,几天就成了连江陵都不敢回,只得败退麦城的苦命人。

大本营被端,家人皆陷,对于前线兵马来说,是最最致命的打击。

因此,尹渊坚定的认为,江夏无恙,曹军才是要主力对付的人。

关平听了他的建议后,却是微微一笑,望向徐庶,道:‘元直,你怎么看?’

徐庶道:‘庶以为,现如今应当遣一军防备北面曹军,然后主力驰援江夏,与江夏内兵马一道,将江夏、乃是江陵境内的江东兵马,一网打尽之后,方才提兵西进,与刘皇叔一道,加紧对江陵的攻打,只要江陵危急,东面之围,自然可解。’

关平拍手叫好,道:‘就依此法;元直,江东方下,若是没个稳重人替我守着,我放心不下;所以,我留下主力五千,并山贼等,尽归你管辖,且将臧霸、林肯、关贤拨给你,留守吴县,防御北面来敌以及孙氏余孽。’

从现在的战略情况来说,关平占据的这交、扬、荆三州,战略地位最重要的,无疑是荆州;以后,关平若是要想北发兵的话,自然也是走从荆北,经叶县那一条道儿;因此,关平集团的治所必须是在荆州,因此,关平等于是当年刘备入蜀将荆州交给诸葛亮一般,把扬州交给了徐庶。

这可算是一项极重要且极显恩宠的任务了,饶是连徐庶,也有些激动,跪倒之下,从关平手中郑重接过扬州一府的印绶,户薄,大声道:‘庶,必定为主公守好扬州,让主公绝无后顾之忧!’

吩咐完扬州事宜,大军正待开拔往江夏,却不料西面斥候传来消息,这个消息,让关平足足愣了几秒。

在得到吴县陷落的消息后,江东军本就因为长期攻打江夏不下而不高的士气,更是跌落到了最低点,前几日,周瑜还能靠在军中的威望压着军队不散。

可后来,受关平命令、从桂阳赶回来主持军队大事的田丰、沮授老哥俩,命令各部,趁着江东兵马无心作战之机,令麴义、丁奉、张颌、高览四部合成一处,共得军三万余,赶至江夏城下,江东军大败,只得依靠水师,准备退往柴桑。

在周瑜攻打江夏的这一个半月里,可以说是甘宁最苦的档儿,谁不知道,江东的水师最强。起初,困于江夏局势危急,甘宁曾令水军进逼三江口,与周瑜水师大战三场,皆败,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只得退回洞庭湖,依靠广袤的湖面,与江东水师周旋,才避免了被全歼的局面。

而如今,江东水师的士兵听的吴县陷落,孙权身死的消息后,被甘宁抓住机会,大胜几场。

甘宁乘胜进逼江夏,正迎着周瑜率军准备退往柴桑,已经损失殆尽的江东水师,在周瑜手里,虽然将战力发挥到了最佳水平,可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瑜,还是败了,而眼见得,陆上兵马,已被田丰指挥几路兵马合围,再无生路,而大本营,吴县陷落,主公身死,江东,已全无希望,心灰意冷的周瑜,选择了自沉于长江。

这对于关平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下令全军,仍是全速前进,并往江夏传令,只着高览部守城,而将丁奉部、麴义部、张颌部,都系数调往江陵前线,甘宁率领空前强大、在长江再无敌手的江夏水师,亦一道前往,关平率领本部,途经江夏城,以大禹治水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自励,也未在江夏满目疮痍的江夏停留,而是直接赶去了江陵前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之关平新传请大家收藏:(m.shaobingxs.com)重生三国之关平新传哨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