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香江大亨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3章 文汉(3/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假发原料最初来自印尼和印度。后来开辟了内地进原料的渠道。

那时,内地的女子普遍留长辫,只需花几元钱就能买一根。

香江有专门的原料商,从内地进口假发原料,在香江高价出售。

相对一个成品假发的售价,“高价原料”实际上非常低廉。

刘文汉以香江同业公会主席的身份赴美交涉,消除香江假发输入漂亮国的障碍。

刘文汉在六十年代中期,把精力主要放在同业公会和假发出口代理上。

刘氏又赢得香江假发贸易之父的称号。

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风起云涌,风靡世界。香江假发随之风靡世界,也为香江赚取了大量外币。

月有圆缺,潮有涨落。社会现象,也往往如同自然规律,有盛必有衰。

一方面,假发在欧美的新生代普及,就如时装,一旦普及就不成其为时装。

新生代渐对假发的兴趣趋淡,波澜壮阔的嬉皮士运动到六十年代未,也开始步入未路,传统的价值观又重新受到尊重。

另一方面,香江的假发业还在迅猛发展,港九假发工厂遍地开花,大小商场橱窗的腊像和塑料模特,均戴有各种颜色及造型的假发,给人极盛之感。

刘文汉在同业公会,表示出对香江假发业的忧虑。同时,他不再扩大生产规模,代销合同也只签订短期的。

同业中,有不少像他一样的“先知先觉”者,但大部分仍被假发热冲得晕头转向。

1975年9月22日,香江报章刊有一篇回顾性的文章——《假发行业话沦桑》,文称:

“在本港芸芸制造业中,如果以反复之大变幻之速而言,相信没有哪一个行业能与假发制造业相比。10年前假发业只是处于萌芽状态,在本港制造业中仅是微不足道的一员,但在短短几年间,假发业因缘时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步伐急速发展瞬息而达高峰。在1970年时,本港假发外销达几十亿元之巨,在港制品输出中已跃居第四位。但可惜的是,假发业黄金时代只如昙花一现。当其兴旺时,发展一日千里,无与伦比;一旦衰落,又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颓波劣势,完全无法遏止。

“现时假发业已打回10年前的原形,但有一点根本不同的是,10年前它是新生的行业,如日初升,充满朝气;而今天则已是日落西山,气息奄奄。”

此时,香江假发业开山鼻祖刘文汉,早已收山了。

而许多假发工厂纷纷倒闭,入行晚者,损失惨重。

刘文汉经营过一段时期珠宝业,然后回到他的出生地澳洲发展。

刘文汉在假发业赚了多少钱呢?刘氏秘而不宣。

据香江的澳洲华侨说,刘文汉与他儿子罗兰,把麦克拉仑瓦尔地区的一个大葡萄园买下,接着又买下当地的一家酿酒厂,先后动用折合两千万港元的资金。

刘文汉自豪地说:“就我所知,我是(西方)世界上唯一拥有葡萄园及酿酒厂的华人。”

假发全盛,风光不再。进入九十年代,沉寂10多年的假发又在香江悄然兴起。

金宝岛(香江)兴业公司,执假发业已有数年之久,销路看好,盈利颇丰。每个假发的售价数百至上千港元不等,特优的要售上万港元。

新时期的假发业,与六十年代的大批量生产不同,相当一部分是单个客户订制的,如秃顶的假发,发套须与边沿的真发有机地结在一起,色泽一样,可达以假乱真的奇效。

客户除本港的艺员、秃顶者、头发稀疏者外,还有慕名而来的海外人士。

假发梅开二度,充分显示出香江人经商大钱不放、小钱不丢的风气。

香江可以说是遍地是黄金,地产业无疑是最大的黄金,当然也有其他的,但是不能与之相比,不过很多香江人都是先做一行,在转入地产业,最后成为顶级富豪。

喜欢香江大亨传奇请大家收藏:(m.shaobingxs.com)香江大亨传奇哨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