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长公主不想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9章 人才择选(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姚敏是真的病了。

顾铮去看过之后, 回来也有些担忧。因为他的病虽然不至于下不了床, 但显然也的确没有精力再理政。

政事堂如今虽然是满员, 但刘牧川和姚敏一个平章事一个同平章事, 若是同时出事, 那政事堂许多事务就必须要暂时搁置, 等廷推出新的平掌。

这种情况下, 刘牧川告老的奏折自然也不能准了,所以贺卿一面派了太医前往姚府诊治,一面派遣礼部官员携旨意前往, 要求刘牧川留在朝中主持大局,至少勉力支撑过这一段时间,再考虑告老还乡。

虽说重臣请辞, 往往都需要经过三番四次的挽留和坚持才会被允许, 但贺卿这道旨意,显然并不是走流程的挽留。所以刘牧川即使真的去意甚坚, 却还是不得不接了圣旨。

于是, 在上书之后就留在家中, 不再上朝的刘牧川, 再次回到了政事堂。

而这一举动, 更被朝臣们视为贺卿对顾铮的压制。毕竟如果刘牧川告老, 姚敏告病,按照顺位,就该是顾铮出任平章事一职, 成为政事堂名义上和实际上的掌控者。

而贺卿将刘牧川留下, 显然就是不希望看到那样的情况出现。毕竟如今朝中除了他,也没有人能压得下顾铮了。

对她的这个决定,大部分朝臣都是喜闻乐见。一者这说明了贺卿和顾铮不和的传闻果然是真的,让许多担忧两人联合起来,朝堂上会没有其他声音的大臣放下了心,二者……

以顾铮三十三岁之龄,比绝大多数五品以上的朝臣都更年轻。若他就此登临宰相之位,成为整个大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众人虽然嘴里不说,心中未尝没有几分酸意。

朝堂是个最讲究资历的地方,但顾铮的命实在是太好了,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本人的才华又根本无法遮掩,叫他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这才能有今日的地位。

众人压不住他,也不能用资历来限制他,因此也就只能盼着他多在下面压几年,别这么早坐上那个位置。

贺卿亲自出手打压他,自然是再好不过。

抱着这样的心思,刘牧川回朝之后,着实受到了一番礼待。他也是宦海沉浮过来的,自然知道这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思。可如今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眼看“局势大好”,前期铺垫已经足够,顾铮便在早朝上启奏,要求重启外交部之议。

之前正是因为此事在朝臣处受挫,贺卿才起了跟顾铮假装对立的想法,如今既然已经让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事实,自然也就该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件事由顾铮主动提出,在朝臣们看来,却是他对贺卿留下刘牧川在朝中的回敬。

于是朝上的气氛登时就变了。众人不免开始琢磨起来,在这件事里,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似顾铮这样直接跟贺卿硬顶,关键还顶得贺卿根本没法真的处置他,应该是所有朝臣的梦想了。对大部分朝中清流而言,这种“不阿附”的态度,正是他们所欣赏的。何况顾铮本人无论能力还是才华,都足以服众。

可是贺卿在朝中也并非毫无根基,身为掌权者,天然就拥有很大的便利。如今她跟顾铮别苗头,若是能够趁此机会,取得她的信任,对自己的政治前途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面对众人各怀心思的局面,贺卿跟顾铮对视一眼,缓缓道,“过几个月,船队就要再次出海,外交部设立之事,已刻不容缓。之事这件事上,我的意见也早就已经说过了,不知顾先生此刻提起,是赞成还是反对?”

“臣不赞成,也不反对。”顾铮道。

“顾先生莫不是在消遣我?”贺卿挑了挑眉,语气淡淡,“既然你没有想好,那不妨回去再仔细想想。”

“殿下误会了。臣已经想好了,就是不赞成也不反对。”顾铮态度平静地重申了一遍。

“这么说,顾先生是有了更好的人选?”

顾铮不卑不亢,“人选没有,但臣倒是对如何挑选人,有了一点想法。”

“哦?不知是什么想法?”贺卿问。

顾铮道,“臣以为,这外交部负责海外各项事务,部中官员自然要对海外多有了解,方可处置得当。既然如此,何不就以此为题,公平挑选?殿下此前的提议不能服众,也不过是因为众人不知他们是否能胜任。若他们能当众胜出,则必然能服众。”

“可笑,黄修身为使团一员,亲自随船出海,到过海外,难道还不及京中官员们了解海外么?”贺卿道,“至于德王,以宗室为外交部尚书,也是以示朝廷对海外邦国的敬重之意。所谓挑选,根本毫无必要!”

“既然殿下认为他们能够胜任,又何惧挑选?”顾铮立刻反驳。

这句话成功将贺卿的说辞都赌了回去,可谓是一针见血。已经琢磨着要站在顾铮这边的朝臣们立刻就抓住了这个机会,纷纷开口。

当然,他们说起话来,自然不可能像顾铮这样直来直往,要委婉含蓄得多。但话里的意思,却是没错的。即使是原本打算站在贺卿这边的人,见状也不好犯了众怒,只能开口帮腔。

反正顾铮的话也没说错,道理的确如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长公主不想死请大家收藏:(m.shaobingxs.com)长公主不想死哨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