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苏联英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章 抵达波兰(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林俊脑子里的答案有很多,但又一一被否决,因为它们都没那么重要:有些是非常的重要,但还轮不到林俊去解决的。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林俊。但既然想不出来那就不去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林俊的作风之一,乐得逍遥,还是想想妻子和儿子来的实在。

波兰首都华沙,也是波兰的第一大城市,工业、贸易和最大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位于波兰中部平原,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城市初建于十三世纪中叶,1596年成为首都。十八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达二百多年,1919年起复为波兰首都。1920年人口即超过百万,为当时欧洲大城市之一。

银波粼粼的维斯瓦河,如一条玉带环绕在华沙的腰际,雄伟的华沙古城屹立在河岸上,欧洲中世纪式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鳞次栉比。横跨维斯瓦河的铁桥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条条热闹的大街两侧,房屋高耸,绿树成行,草坪连片,伸向远方,整座城市犹如一艘停泊在绿色海洋之中的*。

当时的苏联人对于波兰是有些复杂情绪的,因为根据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的《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也就是《里加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划定了波兰东部边界(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这时波俄边界线约在寇松线以东150英里处。根据该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苏俄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片领土。而这个条约也为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分割波兰埋下了伏笔。历史上由《里加条约》确定的波俄(苏)边界一直保持到1939年9月17日。

林俊从伊博斯对于波兰话题的谈论中就可以感觉到他对于波兰的敌意,这是非常正常的,要是表现的友好就奇怪了。

12月27日下午,柏林始发的列车开进了华沙车站。

仍然是大使馆的车来接人,还有武装人员保护,因为波兰人对苏联外交官可不怎么友好,当然谈不上会有人袭击林俊他们。而到明天上午才有发往莫斯科的列车,大使馆的人已经帮林俊他们定好包厢。

林俊透过车窗看着白雪映衬下的华沙,在不久的未来它将经历一次浩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沙这座美丽的古城将遭到严重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城85%以上的建筑被毁,那些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焦土。而对它最大的破坏不是德军的入侵,而是1944年8月1日波兰流亡政府所属国家军领导人B-科莫罗夫斯基将军在苏、波军队逼近华沙之际,为抢先在苏军到达前占据华沙,仓促发动了代号为“风暴”的武装起义。华沙的人民是英勇的,有数十万华沙居民积极投入战斗,并得到波兰工人党党员和波兰人民军部队的支持。8月5日,起义军攻占了华沙大部分地区,面对敌人优势兵力,华沙军民筑起路障和街垒,用简陋的武器甚至用汽油瓶、砖头、石块同敌人搏斗。壮年男子参加战斗,妇女和儿童救护伤员、传递文件、输送食品和弹药。但是德军不断增援,从空中和地面进行连续63天的狂轰滥炸。而起义军孤立无援,被迫于10月2日签署投降协定。在起义失败后希特勒下达了一个疯狂的命令:将华沙从地图上抹掉!

有的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

和在柏林一样,林俊在使馆受到了苏联驻波兰大使达符捷扬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欢迎,少不了的就是丰盛的晚宴。由于没有游览华沙的计划,晚餐是标准的波兰大餐。

明天上午。林俊就将坐上回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喜欢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m.shaobingxs.com)苏联英雄哨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